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本事项公示时间:2024-12-31至2025-1-6。。。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书面反应,,,,联系人:曹靖文,,,邮箱:caojingwen@cspc.cn。。。
学科、、、、专业评审组
心血管病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业评审组J13
项目名称
急性心肌梗死新型防治体系的创建及推广应用
提名者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凯时尊龙集团明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
飞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向定成(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健委胸痛中心创建活动专家组组长、、、、胸痛专业质控中心主任,,,,是我国区域协同急救理念的创始人并创立了我国首个胸痛中心模式,,,,组建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起草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标准》等标准文件。。。搭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胸痛中心学术平台,,,负责胸痛中心大数据平台设计管理。。是推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及时起草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指引全国胸痛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高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负责溶栓新药TNK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及上市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利用胸痛中心大数据参与环境污染、、不适温度及地区差异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
2.张金霞(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与我国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创建,,,负责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常态化运行和管理,,承担培训和指导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任务,,,,是推动基层医院溶栓和院前溶栓工作的核心力量。。。
3.易绍东(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是胸痛中心模式的早期创建者之一,,参与制定胸痛中心各类流程及制度、、、、数据管理,,,担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主任,,,,协助中国胸痛中心的标准文件的起草及修订,,,,负责胸痛中心认证组织及培训工作,担任中国胸痛中心大会秘书长,,负责制定学术推广。。。。
4.顾晓龙(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负责胸痛中心院内绿色通道建设,,承担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模式常态化运行及区域协同、、培训、、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等工作。。。
5.霍勇(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担任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胸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领导认证标准制定及认证工作,,,,协调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及胸痛中心相关的配套政策。。领导起草胸痛中心的系列标准,,,率先提出了胸痛中心的“三全模式”,,是推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领导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同主持起草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为全国胸痛中心一线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提供工作指导。。。
6.葛均波(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担任胸痛中心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与霍勇教授联合推动国家卫健委胸痛中心建设相关政策制定、、、负责胸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参与标准制定及认证,,建立了针对认证环节的监督机制,,,,是推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领导力量。。。。
7.陈仁杰(教授、、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基于胸痛中心全国数据库,,,,首次系统地评估多种空气污染物小时水平暴露对ACS及其全部亚型发病的影响,,为确证空气污染危害心血管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
8.段天兵(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发现了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可以显著缩短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提高达标率并降低患者近期病死率。。。
9.周书铎(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利用胸痛中心大数据,,,分析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探讨了胸痛中心在提升救治质量公平性方面的作用,,发现胸痛中心不仅优化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服务质量,,,,还有效减少了不同性别和地区之间的治疗差异。。。
10.阚海东(教授、、、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基于胸痛中心全国数据库,,,首次系统地评估多种空气污染物小时水平暴露对ACS及其全部亚型发病的影响,,为确证空气污染危害心血管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
11.肖华(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是胸痛中心早期建设者,,负责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常态化运行和管理,,,承担培训和指导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任务,,,,参与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的建立,,,提高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
12.秦伟毅(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担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前行政总监,,,共同创立了以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首个胸痛中心模式,,,是我国首个胸痛中心的主要建设者。。
13.杨琴(制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凯时尊龙集团眀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凯时尊龙集团眀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作为溶栓新药“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研发负责人,,,,并开展了溶栓新药的临床试验,,提高了溶栓药物半衰期和纤维蛋白特异性,,,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特性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只需单次静脉注射给药而不必静脉点滴维持的简化溶栓给药方式,,由此大幅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的难度。。。
14.王森(研发总监、、、、凯时尊龙集团眀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凯时尊龙集团眀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作为溶栓新药“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研发总监,,,,提高了溶栓药物半衰期和纤维蛋白特异性,,,,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特性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只需单次静脉注射给药而不必静脉点滴维持的简化溶栓给药方式,,,,由此大幅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的难度。。。。
15.孙贤俊(工程师、、飞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飞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胸痛中心电子急救病历、、、云平台数据库、、、认证平台的开发,,,,参与研发了在急救医疗过程中应用蓝牙技术进行时间采集和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论文1:<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7、、第一作者:向定成、、、、通讯作者:向定成>
论文2:<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hina、、、、《JACC》、、、、2020,76、、、、第一作者:向定成,向芯、、通讯作者:向定成, 霍勇>
论文3:<Hourly Air Pollutant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nset in 1.29 Million Patients、、、、《Circulation》、、、、2022,145、、第一作者:陈仁杰,姜宜萱,胡嘉禄、、、、通讯作者:阚海东,霍勇,葛均波>
论文4:<Non-opt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s risk and burde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set: A nationwide case-crossover study at hourly level in 324 Chinese cities、、、《EClinicalMedicine》、、、2022、、第一作者:姜宜萱,,胡嘉禄、、通讯作者:葛均波,,,,霍勇,,,陈仁杰>
论文5:<Regional variations in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Chest Pain Center Program、、《science bulletin》、、、2024、、、、第一作者:周书铎、、、、通讯作者:向定成、、、郑志杰、、、、霍勇>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1:<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NK突变体rhTNK-tPA的纯化方法>(专利授权号:ZL 2010 1 0263862.5,发明人:杨琴;曹凤兰;王志坚;吴宜南;董珣; 梁银冰,,,权利人:凯时尊龙集团明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有效
专利2:<一种用于细胞培养截留装置及其截留方法>(专利授权号:ZL 201810733093.7,发明人:王森、、、、隆杰锋、、、毛伟斯、、区则凡、、、郭俊钰、、李添,,权利人:凯时尊龙集团明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有效
专利3:<一种大规模快速分离纯化rhTNK-tPA I/II型的方法>(专利授权号:ZL 202110681384.8,发明人:李桂花、、、、卢俊裕、、、王森,,,,权利人:凯时尊龙集团明复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有效
专利4:<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协同工作中任务信息的提醒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710112067.8,发明人:杨海峰、、、、高强,,,权利人:飞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有效
专利5:<一种急危重症施救的医疗资源优化匹配方法和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1810768475.3,发明人:高强,,,权利人:飞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有效
专利6:<一种协同工作与质量控制方法与系统>(专利授权号:ZL 2019 1 0279937.X,发明人:高强,,权利人:飞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有效
软件著作权7:<远程急救指导软件V1.0>(2013SR061049、、、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艾威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8:<胸痛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标准编号:T/CADERM 2001-2018、、起草单位:南部战区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起草人:霍勇、、、葛均波、、、、向定成)
标准9:<胸痛中心(基层版)建设与评估标准>(标准编号:T/CADERM 2002-2018、、起草单位:南部战区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起草人:霍勇、、、葛均波、、向定成)
标准10:<胸痛中心(标准版)再评估标准>(标准编号:T/CADERM 2004-2019、、起草单位:南部战区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起草人:霍勇、、、、向定成、、、葛均波)